开栏的话配资实力股票配资网站
今年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七十载砥砺奋进,七十载筚路蓝缕,新疆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民生改善、民族团结的壮美画卷徐徐铺展,天山南北处处焕发勃勃生机。回望来时路,司法始终坚定护航新疆稳定发展,于大局中书写使命担当,在细微处彰显法治力量。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疆工作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最高人民法院官微9月16日起开设“奋进七十载·司法服务稳疆兴疆”专栏,邀请各媒体记者深入新疆法院一线,实地探访和记录人民法院守护新疆和谐稳定、服务新疆高质量发展、推动民族团结进步的生动实践和显著成效。敬请关注。
刚到新疆就听说两句话:第一句是“到了新疆才能真正感受到中国有多大”;第二句就是“不到喀什就不算到新疆”。
喀什的确能满足我们对南疆的全部想象。这里是丝绸之路的十字路口,从汉代到清末,喀什都是中国西部商道的交汇点。从此向西,有几十条道路通往中亚、西亚。
作为一座商贸之城,喀什遍布全城的“巴扎”,成为这座千年古城最鲜活、最具烟火气的部分。
大小巴扎里,如何通过法治手段维护交易秩序,如何保障市场公平?9月18日,顶端新闻记者跟随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局来到了喀什的“牛羊大巴扎”。
探访南疆最大的牛羊巴扎
巴楚县琼库尔恰克乡位于喀什地区巴楚县西南105公里处,距离县城较远。在这里却诞生了南疆最大、新疆最重要的活畜交易市场——色力布亚牛羊巴扎。
每个巴扎都有自己的“巴扎天”,这是周边人们约定俗成的交易日,在色力布亚牛羊巴扎,“巴扎天”是每周四。
每逢周四,来自全疆各地乃至全国的客商、牧民、养殖户汇聚于此,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市井文化和交易模式。
色力布亚牛羊巴扎整合了附近多个乡镇的活畜交易市场,目前年交易额高达数十亿元,日均交易量高则能达1500万元。
9月18日,顶端新闻记者来到了色力布亚牛羊巴扎。在这个充满热情和怀旧感的巨大市场,吆喝声、叫卖声不绝于耳,牛羊塞道、人群穿行的场景延续了数百年。
今天的牛羊巴扎依然保持很多现金交易,同时保留着传统的议价方式。买卖双方在袖子里秘密出价,在不断“摸索”中达成一致。每击掌一次,表示卖家愿意再加100元,而达成交易的标志是买卖双方握手。
在巴扎内,我们看到两位当地老乡正在为一头西门塔尔牛讨价还价,在几次击掌后,最终以7700元成交。
“能顺利交易是最好不过的,但在巴扎难免出现一些纠纷。”琼库尔恰克人民法庭负责人阿布力提甫·艾力说,由于交易模式传统、部分群众法律意识淡薄,买卖双方在现金全款交易和赊账交易之间的矛盾时有发生,影响了市场的规范运行和群众的合法权益。
针对这一问题,琼库尔恰克法庭结合辖区实际,在色力布亚巴扎建立法官工作室,将司法服务延伸至群众“家门口”。
法官工作室当场解决交易纠纷
9月18日上午,顶端新闻记者到达琼库尔恰克法庭驻色力布亚牛羊巴扎的法官工作室时,就遇到了一桩前不久因为经营理念不合而引发的纠纷。
巴某是琼库尔恰克乡希庞村村民,他与合伙人卡某共同出资购买了一批山羊,但卡某在未与巴某充分沟通的情况下,擅自将山羊出售,导致巴某利益受损。巴某情绪激动,担心资金损失,来到法官工作室,迫切希望法庭介入处理。
阿布力提甫赶到市场,找到正在交易的卡某,并将双方请到法官工作室进行面对面调解。
阿布力提甫从法、理、情多角度分析,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合伙相关规定,重大处置行为应征得全体合伙人同意,阐明擅自处分共同财产需承担相应责任。同时,他也从经济角度向巴某说明,市场价格波动属客观因素,活畜交易具有较强的时效性,及时挽回部分资金也能降低双方损失。
经过耐心沟通,最终双方达成一致。巴某表示愿意接受现实,同意以23000元成交价进行分配;卡某也认识到自身行为欠妥,当场向巴某支付成交价款的一半,即11500元。这起合伙纠纷不到半天得以圆满解决。
“巴扎普法”旨在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自2021年起,每到周四的巴扎天,琼库尔恰克法庭的法官们就主动前往色力布亚牛羊巴扎“摆摊”,开展普法宣传和矛盾纠纷调解。
这一做法不仅为养殖户和客商提供了便捷的法律服务,也成了巴扎的一大特色。
巴扎里的普法宣传点,人气丝毫不比交易差,法官刚一到,就被围观的人群填满几乎每一处缝隙。
巴楚县人民法院五级法官助理热比古丽·达吾提在现场为巴扎里的老乡们答疑解惑,她说:“无论是法律咨询,还是处理纠纷,老乡们直接就可以向我们寻求帮助,在交易现场开展调解。”
普法宣传中,法庭干警重点围绕买卖双方的交易模式展开,详细讲解了现金全款交易与赊账交易的区别,引导双方尽可能采用全额交易,降低交易风险。同时,法官还普及了买卖合同签订、债务履行等方面的法律知识,帮助交易双方树立法治意识,提升自我保护能力。
阿布力提甫·艾力说,自普法与调解工作开展以来,琼库尔恰克法庭在色力布亚巴扎累计开展普法宣传300场次,化解矛盾纠纷100余起。
巴楚县人民法院党组副书记、院长艾斯开尔江·麦麦提说,巴楚县人民法院始终坚持“如我在诉”理念和司法为民宗旨,将调解贯穿纠纷化解全过程,推动实质解纷。“法官通过现场调解的方式,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避免了大量案件进入诉讼程序。这种‘关口前移’的做法不仅减轻了群众的诉累,也缓解了法院的办案压力。”
随着时代变迁,巴扎的交易习惯、交易方式也在慢慢变化。但无论怎么变,人们追求公平和效率的目标从没有改变。法治的车轮滚滚向前,保障着市场生生不息。
来源:顶端新闻
记者:赵强 文/图
视频:席荣荣
编辑:平钰骁
忠琦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